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第05版: 综合新闻
南宁市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4年,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切实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落细落实。市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十一个坚持”作为法治南宁建设的根本遵循,坚持法治南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体推进,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统筹谋划、研究部署法治南宁建设重点工作,审议年度政府立法计划,专题听取政法各单位党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推动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压紧压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领导干部学法考法述法工作,带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共763人按时完成年度述法,以“见人见事”推动责任落细落实;组织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和全面依法治市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推动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57个,印发《南宁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规章清单》,组织1480名新提拔领导干部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行动。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进行学法,对重大立法事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深入研究,着力解决法治政府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
  (二)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力度持续加大。开展南宁市法治建设评估,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相关规划落实情况跟踪问效。建立并实施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治督察联动机制,召开行政败诉案件约谈会和依法行政联席会议,合力解决促进依法行政的共性问题。以迎接中央、自治区法治督察为契机扎实开展全市法治建设实地督察,抓好区市两级法治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加快健全。顺利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开展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试点、履职事项清单工作,厘清县乡职责边界,切实减轻基层履职负担。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县两级除保留的7个领域执法队伍外,将33支其他领域的执法队伍纳入改革范围;市本级将城市管理、农业、劳动保障等3个领域执法职责下放城区,同步下放相关人员编制,进一步充实基层执法力量。
  (四)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企业“办不成事”直达快办等机制作用有效发挥,有力推动1690 个问题解决、企业评价满意度达99.49%,经营主体总量突破“百万”。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大力推行外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网办”。重点实施21个国家级和26个自治区级“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核发全区第一批港澳台居民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南宁政务服务“数智化”转型创新实践入选国内城市治理典型案例。强化新型监管机制运用,在全国首创“信用+区块链电子存证+电子签章”信用承诺链,通过南宁市事前信用承诺监管平台签署承诺书4.47万份,创新打造事前信用承诺监管平台荣获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优秀案例。首创“轻量化网络市场监测”数字化监管新机制,率先推出线上“资金监管+带押过户”二手房创新型交易流程,有力保障交易资金安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科学运用信用监管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扩大部门联合抽查范围,有效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扰。
  (五)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市政府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新公布政府规章2件、废止4件,积极推动地方戏曲保护等方面立法。完善政府立法协商、规章立法后评估等立法工作制度规范,新聘请62名市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增设24个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印发并实施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开展740件次重大行政决策和协议合法性审查工作。进一步加大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管力度,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案卷评查,市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21件、备案审查116件。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涉及经营者经营活动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政策措施严格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等多项清理工作扎实开展。
  (六)行政执法效能进一步提高。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政执法事项梳理、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事项评估、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制定工作有力开展。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实施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启用“南宁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印章,针对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实时监督17187件行政处罚、1410件行政强制案件,制发监督意见书51份。坚持处罚和教育相结合,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规范适用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联动衔接机制,“行刑衔接”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七)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健全“监测预警+应急联动+应急指挥”综合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修编入库应急预案4.2万个,形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网络。着力提升应急处置实战能力,扎实开展千村万屯(企)应急演练,全市共组织演练4576场(次),参与群众达8万余人。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成南宁市抗洪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一期工程)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市县两级共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8.6万件(套)。
  (八)法治化社会治理格局日趋成熟。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大力提升农村普法针对性和有效性,运用应急广播、气象大喇叭开展日常普法,3个集体、3名个人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修订《南宁市行政调解办法》,全市成立156个警民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商人纠纷商人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2528件,南宁住建“老友议事会”机制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深入开展燃气、电动自行车、大型综合体和超高层公共建筑等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切实把各类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围绕建设“五个家园”推进民族事务依法治理,蟠龙社区“136”工作机制、凤岭北社区“1234石榴籽”工作法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广泛推广并取得成效。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制定涉企法律服务清单,建成园区(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站)13个,解决纠纷323件。深入推进法治信访建设,完善信访工作法治化“路线图”,推广使用39种“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文书模版”,积极推行律师和心理咨询师参与接待信访群众制度,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维护权益的自觉进一步增强。
  (九)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不断强化。市政府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11件、建议350件,办理市政协提案195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加强审计监督,实施审计项目214个,建立全区首个审计申诉撤诉工作机制,强化审计与人大、纪检、司法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要求,市政府门户网站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5万余条,召开22场次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935件,同比增长118.4%,办结1515件,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市政府1份行政复议决定书获全国行政复议法律文书三等奖。人民法院通知市县两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率达100%。
  (十)涉外法律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法务商事服务中心,推动面向东盟的法律服务机构集聚。加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咨询团入驻第21届东博会,解答国内外客商咨询223人次。建成4家广西银行业驻外调解工作站,5家律师事务所成立境外服务机构,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意大利、越南等6个国家8家律师事务所在南宁设立联络站。开通绿色通道为“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人员提速办理护照,接待受理外国人工作类居留许可600余人次。优化外籍来桂人员“一站式”支付服务,建成一批支付便利性先行区。依托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面向东盟律师实务交流活动等平台促进法治领域国际交流。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少数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学法用法“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些领域行政监管和服务不够到位,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执法工作质效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还未形成,涉外法治人才建设亟需加强等,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5年工作计划
  南宁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首府更大力量。一是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持续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推动《南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各项任务圆满收官。二是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提升立法工作质效,助推经济发展和民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三是加快推动政府转职能提效能,提升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法治化水平,持续规范和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四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多元共治夯实法治基础,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守牢城市安全底线。五是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深入贯彻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六是全面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法务商事服务机构,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法治服务国际化水平。
  中共南宁市委员会 南宁市人民政府
  2025年1月15日

本版导读